自修课上拿起《太上感应篇》,想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想起几个故意占人修炼地方的人,没有想其中的关联,只是自然而然地想起自然而然地消失、
《太上感应篇》新的一遍。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邪径是?凡尘中恶人的行径?符箓说明里的妖魔?暗室不欺?暗室相欺是不是就是恶人或妖魔?梁兴扬感觉是说当前社会之前的社会发生的,或是神话传说描述的。至于怎么会有恶人和妖魔,他也不知道。
放下《太上感应篇》拿起《神话》,愚公发现家前多了两座山,出去需要绕很远的路。决定移走两座山。智叟感觉是可笑的不可完成的。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山神背走了。
梁兴扬觉得在人家前面用山挡路的特别无聊,愚公能移走山就能开条路,怎么不开路呢?也许是寓意志存高远不怕困难?他想来想去也不明白,感到都很无聊。
下午集合修炼。有的同学是力量型的,应该是感到重物有些轻,说让班长换重量。班长说快换了。按摩活动后说拿起重物,向前伸展手心向下向上抬手腕,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有的人不一会就说班长能不能休息一下。班长说可以休息可以自由换动作,胳膊弯起或向上或向两边,坚持至少十分钟。
梁兴扬按班长的要求做着动作。感觉手心向下手腕向上的动作费力、不知是习惯还是身体结构的问题,
然后与其它动作交替修炼。四十分钟后指卧撑。四十分钟指卧撑后吊绳。
修炼结束后按摩手部和腕部,还有胳膊。他脑中的手部腕部影像渐渐接近实体。看见人想起人也是,以前都是一个人整体,现在整体上的手部腕部更清晰。
随手部力量的修炼,手部在脑中的影像开始向上延伸。
第二天有选修课《修仙名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释迦摩尼佛《金刚经》
然后老师讲了一个执着某种错误的故事。有学生说老师,有为法不是为了目标努力吗?不努力不是更是如梦幻泡影?
老师说有的人努力时容易陷入破坏性的努力,不仅仅是如梦幻泡影了。像故事中的人,本身的思考方向就是错的,一切有为法便是错的。最低也是如梦幻泡影。
梁兴扬想起看见故意占人修炼地方的人时自己不高兴了,是不是就是执着于一些不该有的念想了?虽然几个人故意占不对,但是自己不应该执着于他们的错误,不执着别人的错误,自己才不会不高兴。
然后想起另一个问题,书上说人应该有人生的目标。现实里也发现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自己也想找个目标努力,但是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愿意付出辛苦努力的目标。现在的修炼只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算不上目标。以前常常为没有找到目标感到困扰,现在想是不是找目标不要执着于立刻找到?
不知自己思考的对不对,只是觉得没有了困扰,顿觉一阵畅快。
修仙名言后连续几天修炼。三天后班长让换了重些的重物。梁兴扬觉得开始重物练习更侧重于为后面的修炼活动铺垫、因为后面的指卧撑和吊绳更侧重于力量的修炼。
修炼后按摩活动缓解手部腕部还有胳膊的紧张。梁兴扬活动了一下后练习太极。一起式,感受到手部连带腕部和胳膊的动作,其他部位没有那么清晰的感应。他想,太极是全身的活动,手部以上因为修炼气血更充盈,太极会不会把气血慢慢带到其他部位?是不是就是炼体与太极的相辅相成的关联?
练习了一会感觉心安神清。让他感到修炼不但能修炼身体,对精神也有影响。
修炼几天后是太极。太极老师带练前面招式时,他感觉老师好像也像以前看见那位一样,带起了一个场。教学新招式时,他没有了以前的烦躁感,认真地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学习。
然后是两天的修炼。两天后是易学。复卦第三卦屯卦。
屯卦讲的是万物始生,起于艰难困苦。若能战胜苦难,必将欣欣向荣。老师说就像修炼之路,是考验一个人的心智和韧性的。
梁兴扬一听确实,自己一路走来,总是遇见莫名的现在想来依然不可思议的阻碍。想起开始选课只是不由选了易学,现在看,也许真的像老师说的易学是修炼的理论基础。
然后是几天修炼手部力量。班长说,五指卧撑没有压力的人可以三指或两指,但是不要强求,注意不要扭伤。
梁兴扬能五指做会浅浅的卧撑,三指只能撑起身体,两指连身体都撑不起。交替炼会。吊绳能向上一些了,头部还不能到吊绳。
修炼手部力量后按摩活动,然后炼会太极好像快成习惯了。他感觉修炼手部力量后练习太极好像也有舒缓手部修炼造成的紧张的作用。
新一节太极课。由开始学习太极的跟不上而烦躁到后来的耐心地学习,现在好像有些喜欢了。
开始修炼手部力量后,老师只在炼体场边上站了会,一个月基本没到炼体场。有班长带炼,同学们都没有不修炼。
修炼了三四天后《修仙名言》。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老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有的学生说怎么感觉跟释迦牟尼佛说的有相通的地方?梁兴扬一想好像有相通的地方。老师说同学说的很好,万法皆通。释迦牟尼佛说的就是下士好争。上士无争本质是有的人专注于自己的努力和修养,在别人看来也是争,是一种隐形的争。无争的争是别人赋予的。
同学们又听懵了,无争不是不争吗?怎么无争也是争?
老师说上士无争的无争不是不争,是以自身的努力为基础用合理的方法达到自己目标。
梁兴扬想了一下,争、不争、无争。有人做无用的争,影响了别人,自己也达不到目标。有的人以不争的名义忽悠别人,有的人以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
自己虽然很喜欢修炼的生活方式,但是没有强烈的具体目标,没有想到争与不争的问题。至于无争还不怎么能知道其中的概念、